現在[XianZai]氣候變化已經不是可能,而是很可能的。盡管哥本哈根會議前期冒了“氣候門”,但是前段調查表明,除了那幾個科學家做法上有點欠妥以外,但是氣候變化總得趨勢是無可爭辯的。我們[WoMen]中國[ZhongGuo]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都要在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來實現。 長江上游,我們[WoMen]的冰川已經退出了一公里。前幾天在天津開了一個會議,介紹說40年退了4公里。冰川退出就是溶解了海平面的升高,世界銀行這張圖是十幾年的預測,孟加拉國我們[WoMen]看左邊海岸線用白的做比較,右邊是升高了一米以后的情況,很多小島淺的地方都已經淹沒了。這個情況不光會發生在孟加拉國,全球氣候變化,我們[WoMen]中國[ZhongGuo]也在其中,中國[ZhongGuo]13億人口,有8億人口居住在低海拔地區,這張圖上有點的地方都是城市居民點,我們[WoMen]有8億多人都會面臨危險。 這個情況今天聯合國人居中心主任也來了,他也注意到亞洲從日本到韓國、馬來西亞、孟加拉,這些國家都會受到威脅,我們[WoMen]看到的紅點、黃點都是50萬、100萬以上的人口城市。 當然說到氣候變化,發達國家有很大的責任。從工業革命到現在[XianZai],10多萬噸二氧化碳有7萬噸是他們排放的。所以共同帶有區別的責任是合情合理的,是符合事實的。今年世界銀行發布的世界發展報告也登了這么一幅報道,大家可以看到左邊的圖,光單純的紅線是發達國家按照人口10億左右可以排放多少,但是從工業革命之后下面都是他們多吃多占多排放,這是從總量來看。所以他們有很重要的責任,理應來幫助發展中國[ZhongGuo]家來應對氣候變化。 這張圖是聯合國拿七國集團和某些區域的收入差距比較,我們[WoMen]中國[ZhongGuo]這條線是紅線,比下面的印度和非洲這些國家略高一點,所以從1980年到現在[XianZai]是從1萬美元的差距到現在[XianZai]接近3萬美元,我們[WoMen]現在[XianZai]是3千多億。所以這是一個客觀事實,表明我們[WoMen]現在[XianZai]發展中國[ZhongGuo]家不能超出我們[WoMen]目前實際的能力,硬要我們[WoMen]承擔跟我們[WoMen]責任跟能力不相符合的義務。 但是我們[WoMen]中國[ZhongGuo]確實增長的非常快,這是我根據國家統計局整理的數據,不詳細說了。去年中國[ZhongGuo]人民大學完成了聯合國開發書要求做的中國[ZhongGuo]人類發展報告,這張圖是二氧化碳排放總量,排放總量美國應該是排放很多的,從40多億噸到60多億噸,中國[ZhongGuo]不到10億噸,但是隨著經濟增長現在[XianZai]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。所以現在[XianZai]中國[ZhongGuo]排放量是世界第一,西方國家也因此大做文章。從人均排放量來看,美國始終在20噸左右的排放,現在[XianZai]人均一年排放20噸,中國[ZhongGuo]的線看到底下與世界平分有一條粗線,從兩噸到了現在[XianZai]的五噸。所以在2006年跟世界人均相等,2007年超過了,現在[XianZai]超過了更多。 另外現在[XianZai]世界上很強調生產力,剛才主席也提到,你的土地有多少生產力,開發區一平方公里能夠產生多少GDP,現在[XianZai]我們[WoMen]消耗多少水、消耗多少物質,排放多少碳,也應該有多少生產,就是碳生產力。 這張圖上是非政府組織公布了中國[ZhongGuo]和其他20國集團于生產力和人均GDP,橫坐標是人均GDP,縱坐標是碳生產力,中國[ZhongGuo]人均GDP還不如俄羅斯,碳生產力還不如印尼和印度。所以現在[XianZai]中國[ZhongGuo]形勢是人多,GDP總量高,但是人均GDP是100多位,碳生產力是在20國集團里面是倒數第三。 所以轉變發展方式,實行科學發展是我們[WoMen]一次新的機遇,我們[WoMen]這幾年高速發展實際上是高碳、低值,難以為繼。所以胡錦濤主席在2007年提出要積極發展低碳經濟;在08年在他的講話當中又提出來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;去年在聯合國會議上,中國[ZhongGuo]要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,發展提出了一些指標。作為一個國家的主席,他在連續三年強調低碳經濟,這決不是偶然的。 再看看我們[WoMen]現在[XianZai]發展的道路,這張圖是人民大學的,他說我們[WoMen]中國[ZhongGuo]人類發展指數現在[XianZai]有很大進步。盡管我們[WoMen]人均GDP不高,但是人類發展指數已經接近比較高的水平,但是往后怎么走,像美國這樣人類發展指數很高,但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很多,還是像日本那樣稍微低一點,日本現在[XianZai]減排了,我們[WoMen]也要減排,要走新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道路,這張圖就指出了這個問題。 |